得意忘形是什么意思?解析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寓意

一、得意忘形的字面意思与来源

“得意忘形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拆开来看就很好领会:“得意”指高兴到极点,“忘形”则是忘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。合起来形容人由于过度兴奋而失去常态,甚至显得轻浮狂妄。

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晋书·阮籍传》,讲的是魏晋名士阮籍的故事。阮籍和好友嵇康等人被称为“竹林七贤”,他们常聚在一起饮酒作诗,纵情哭笑。史书记载,阮籍“当其得意,忽忘形骸”——高兴时手舞足蹈,连自己的仪态都顾不上了。后来,“得意忘形”就从这里演变而来,逐渐带上了贬义。

二、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

阮籍为何会“得意忘形”?这和他的性格与时代背景有关。魏晋时期社会动荡,阮籍不满统治者,又不敢直接反抗,只好借酒消愁。他和朋友们在竹林里放浪形骸,看似疯癫,实则是对现实的无奈反抗。

最有名的是阮籍的“青白眼”:遇到喜欢的人(比如嵇康),他用黑眼珠正视,称为“青眼”;遇到讨厌的人(比如嵇康的哥哥嵇喜),他翻白眼不屑一顾。这种真性情,加上醉酒后的狂笑大哭,正是“得意忘形”的生动体现。

三、现代用法:褒义还是贬义?

在古代,阮籍的“得意忘形”是率真性情的表现;但今天,这个成语多用来批评人因成功而忘乎因此。比如:

– 贬义: “他刚升职就得意忘形,对同事指手画脚。”

– 中性: “球迷们看到夺冠,得意忘形地欢呼起来。”(强调心情激动,不带批判)

四、怎样避免得意忘形?

生活中,我们难免会由于成功而兴奋,但需注意分寸:

1. 保持谦虚:成绩再好,也别轻视他人。

2. 反思自我:问问自己:“我是不是飘了?”

3. 进修阮籍的“青眼”:对值得的人诚恳相待,而非一味张扬。

五、拓展资料

“得意忘形”既是历史典故,也是人性的一面镜子。它提醒我们:高兴时可以尽情庆祝,但别让心情冲昏头脑。下次听到这个词,不妨想想阮籍的故事——既能领会古人的洒脱,也能警惕自己的言行。

(小贴士:类似成语还有“忘乎因此”“趾高气扬”,但贬义更重哦!)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